【停火協議鮮有地有利各個巴勒斯坦派系】
經過巴勒斯坦温和派個多月的斡旋,在阿拉伯聯盟、聯合國、埃及及美國參與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簽定停火協議,正式結束這次連續50天,總共犧牲2千2百名以巴民眾的戰火。
所謂永久性停火,是否永久就不得而知,但這次停火協議卻鮮有地為顧及巴勒斯坦各個派系利益。
激進的武裝份子哈馬斯一直要求停火的條件是包括以色列及埃及政府停止加沙地區的封鎖,以改善加沙民生及社會質素。 自2013年埃及政變之後,加沙失去長期盟友的支持。埃及軍隊更破壞了1千2百多條通向加沙的走私隧道,切斷加沙地區唯一可以輸入糧食及其它日用品的方法。在今次的停火協議,以色列政府答應了讓人道主義物資和建築材料進入,拓大漁業海域,是自07年封鎖加沙以來第2次開放口岸。哈馬斯的訴求總算成功爭取。
温和派法塔赫亦在停火協議中爭取到的中立角色。激進派與温和派自06年分裂之後,各管加沙及西岸地區,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並無充份得到民意授權。今年在美國國務卿克里遊說之下,兩派組成聯合內閣。温和派的法塔赫一直希望可以在管治機構及以巴問題上擔當更重要角色。在今次的停火協議,以巴雙方都表揚這是温和派努力所獲得的成果。温和派領袖阿巴斯,亦以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身份簽定停火協議,在媒體前說明協議內容。更重要的是,激進派答應讓自治政府參與加沙地區的口岸及保安工作。為日後聯合政府的管治,建立重要基石及互信。
停火協議唯一損失的可能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根據以色列第2頻道報導,相較在幾個星期前的民調,總理的支持率由百分之82,大幅下降至百分之38。近年內塔尼亞胡以強硬及堅定的形象,得到國內民眾支持,加上長年受激進的武裝份子威脅,令內塔尼亞胡取得非常高的民望。不過,這次停火協議卻動搖了他管治基礎。
現實政治考慮
其實內塔尼亞胡自已都不想失去民意,但停火協議不得不簽。以軍力及經濟資源去比較,以色列足夠全面清趙加沙地區。今次戰火2千2百名犧牲者中,只有64名以色列士兵。不過,現實政治不是簡單的數字遊戲。 槍竿子打不過,就以文宣戰給予輿論壓力。 巴勒斯坦武裝份子多次被發現匿藏在民生設施當中,以平民作盾,讓不幸事件接連發生。再舉一例,在停火前一日,全球熱玩「冰桶挑戰」的時候,加沙以瓦礫代冰,喚起外界對加沙戰爭的同情。這文宣輿論攻勢,成功迫使以色列政府簽下停火協議,並有利於巴勒斯坦各個派系。
近日香港風雨欲來,人大決議前香港各民主黨派已經「打定輸數」。當局者迷,有時看遠一下,就知道單靠口號、道德高地,又缺乏政治技巧及各派協調。爭取失敗不能夠責難神一樣的對手,而忽視豬一樣的自已的。
連結:http://programme.rthk.org.hk/rthk/tv/programme.php…